今天分享四个也是十分实用的网站:
1.have i been pwned:(https://haveibeenpwned.com/)
这是一个检查自己邮箱安全的网站,在这里你只需要输入自己的邮箱账号,就可以检测自己的邮箱密码之前有没有被泄露出去,如果有下面他会告诉你,什么时候,在哪个地方泄露的。
2.PDFescape:(https://www.pdfescape.com/windows/)
这是一个在线的PDF文档编辑器,里面有很多的高级功能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。在这里你可以随意编辑你的PDF文档。
3.alternativeto:(https://alternativeto.net/)
这是一个寻找替代软件的网站,你只需要在上面输入你想要替代的软件,下面他就会给你罗列替代品出来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这是一个国外的网站,所以对于中文检索不是很友好,对于很多国内的软件替代建议也不是很完善。
4.pixabay:
(https://pixabay.com/zh/)
这是一个提供很多免费无版权图片的网站,你可以随意使用这上面的图片,而且对于中文检索也比较友好,同时还支持检索视频,插画,矢量图等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。
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,是肯定会导致生育率下降的,因为教育能有效帮助女性冲破父权社会强加的“生育义务”——大家都忙事业搞钱享受生活,谁给你生孩子?
但中国生育率降低很大程度是因为生育成本的升高。而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,并不会导致生育成本升高,只会让女性意识到了生育成本有多高。换言之,其实还没走到冲破思想限制的那一步呢,高昂的生育成本就已经提前造成了不育的结果。
央行那篇论文比较可怕的就是,将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几乎完全归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,将两个本无关联的现实创造了相关性。他们将生育成本,等同于“妇女生育机会成本”。言下之意就是,妇女无非是男性的生育工具,如果妇女受教育程度上升,男性生育的成本就会升高,那么如果想要提升生育率,就得从教育上动手脚。
教育本是培养人自由思想、独立精神的一个过程,但现在却要被用作提升生育率的工具。论文还强调了“重理轻文”的观点——我一直觉得人文素养教育,实际上是性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环。很多基本的尊重问题,甚至都不是权利问题,都是因为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的。而“重理轻文”的论调实际上是把每个人都当作集体的螺丝钉爱看待的,而文科在他们眼里不过只是会耍嘴皮子的学科。
这篇论文的逻辑,暗藏的也一直是中国在生育政策上的逻辑。如果他们想让人去做某种形式的生育,他们就会用各种方式,显性地隐形地去强迫人去做——因为这样实在是太省钱了,而且不会触动父权基本盘。而尊重女性意愿、提升女性的地位这样的事,不但很花钱,还是一种颠覆。就好像知乎上有人骂张桂梅,说她将农村女孩送出大山读大学,那农村男孩,就都没媳妇了。
@fatelab 塔罗牌
最近无妄之灾也太多了!什么时候可以转运!
垃圾话大放送